武汉大学档案馆简介
武汉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8年7月,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直属单位,也是学校校史馆和周恩来旧居的管理服务部门。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档案数字转型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档案资源、利用、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档案工作和校史工作在存史资政育人和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档案馆现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21人,设馆长、副馆长各一人,设有办公室、档案管理室、监督指导室、技术室和编研室五个内设机构。档案馆专职人员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系列和管理岗位职员系列双轨制,现有高级职称5人、高级职员6人。
截至2021年底,档案馆馆藏全部档案503766卷、41852件(含财务档案室档案),分为国立武汉大学、私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省立医学院、湖北医科大学、武汉大学(新)8个全宗,馆藏档案珍品主要包括: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校园所在地地契;1893年张之洞奏请光绪皇帝创办自强学堂的奏折(复制件);抗战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在珞珈山接见文化要人的照片和给武大学生的亲笔签名;1958年毛泽东来校视察的照片;江泽民、李鹏等为武大校庆的题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图纸等。
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学校成立以副校长牵头的档案工作委员会,形成了以档案馆为中心、覆盖全校的档案工作网络。通过实施开展档案业务培训、下发归档通知、馆领导到立卷部门开展走访调研、定期通报学校各单位归档情况和专项督办等措施,学校档案归档量保持稳步增长。
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方面,档案馆推行“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承诺服务制度,依托新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推出了“掌上查档,远程查档”服务。近三年来,档案馆查档利用1.1万人次/年,处理学历学位证明和补充各类档案材料0.35万余份/年,利用邮件提供远程服务超过0.5万余次/年。校史馆年平均接待各界人士参观2万余人次/年;周恩来旧居纪念馆接待参观累计1万余人次/年。接待参观对象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等。
在推进档案信息化方面,持续加强申报中央修购专项和学校信息化专项,近四年累计投入经费217万,完成了馆藏民国档案、珍贵照片、大多数学籍档案和合校前武汉大学各类综合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截至2021年底累计馆藏数字化成果达到了8.9万余卷,数字化率达到28%。目前,馆藏机读案卷目录达32.7万条,文件目录220万条,机读总目录突破250万条。
在校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档案馆通过原始编研、基础编研和深度编研三种层次,全员、全年、全方位地开展校史编研工作,编研出版校史研究成果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多部编研成果获得各级学会编研成果奖。近三年出版了12本书籍,包括《武汉大学年鉴》、《珞珈风云——寻找十八栋别墅里的名人名师》等。
202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