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成功举办第四届“科学家精神与大学校史研究论坛”-武汉大学档案馆
新闻动态
2025-07-11

武汉大学成功举办第四届“科学家精神与大学校史研究论坛”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挖掘武汉大学校史中的宝贵精神财富,7月9日—1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指导、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承办的第四届“科学家精神与大学校史研究论坛”,在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历史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7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武汉大学科学家精神的挖掘与弘扬展开深入讨论。此外,文学院、历史学院、遥感学院等50余位学生也到场旁听,感受科学家精神的魅力。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主持。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与衷心感谢。他着重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阐释了武大在测绘遥感、简牍研究、水资源、抗疫等多个领域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精神,指出大学校史研究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路径,阐明了本届论坛的重要意义并表达了对论坛成果的期待,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发表致辞,他感谢武汉大学主办此次论坛,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的工作及全国高校校史党史研究成果,对武汉大学在办学、校史研究及科学家精神发掘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汤涛提出科学家精神研究应坚持面向科学家、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

大会报告分为两场,8位专家学者依次带来精彩报告。第一场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果主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作《时空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介绍了时空智能的兴起、涵盖领域及重要意义,深入阐述了PNTPNTRC及其在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包括东方慧眼遥感卫星星座规划等。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行将结束之际,李德仁院士寄语般指出,科学家精神的核心特质在于“永不停歇的思考”。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以《寸简寸心——武大简帛研究中心的简牍研究》为题,介绍了中心在简牍研究上的项目、成果、整理要点及学术平台,以及参与《湖北出土简牍集成》工程的计划。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院院史研究中心主任王扬宗带来《三个武大人与恢复高考》,围绕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参与科教座谈会的查全性、刘西尧、刘道玉三位武大人的相关故事,并得出恢复高考是人心所向,是个人推动与领导人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正确认识其历史意义的结论。湖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陈刚作《攀登科学高峰: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传承》报告,从学习领会科学家精神、地质科学家勇攀高峰、当代践行与精神传承三个方面,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讲话,讲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及相关事迹。

第二场由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王东主持。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作《档案留痕・精神铸魂——王义遒先生的原子频标科研岁月》的报告,通过介绍王义遒先生的生平、科研教育著作及档案捐赠整理情况,展现了其在原子频标领域的科学家精神及教育管理理念。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校史博物馆馆长欧七斤分享了《科学家文献史料的深度征集——以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入藏四种博士论文为例》,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的发展及展品情况,重点讲述了李复几、杨嘉墀、朱公谨、吴文俊等科学家博士论文的入藏过程,并阐述了对科学家文献实物征集的思考。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作《校史馆建设中科学家精神的融合与发扬》报告,围绕校史馆建设中科学家精神的融合与展现,介绍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教育基地建设及政策背景,阐述了科学家精神在培养人方面的目标,探讨了融合的内容与方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丁兆君作《再谈科学家精神》报告,介绍了西方、中国传统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演变。

下午,武汉大学科学家精神教育与弘扬专题报告举行,由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姜卫平主持。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席彩云作《国之脊梁——武汉大学校友中的两院院士》报告,介绍了校史馆对院士校友的梳理情况。紧接着,3位专家分别对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中南医院雷神山科技抗疫展厅、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三个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相关情况进行汇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国际交流部副部长李熙带来《测天绘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科学家精神》,以武汉大学测绘遥感领域的科学家精神为核心,讲述了夏坚白、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张祖勋等科学家的卓越成就与感人故事,阐述了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第二临床学院团委书记王黄磊作《科学之盾,雷神之光:抗疫课堂中的思政育人新力量》报告,分享了中南医院雷神山科技抗疫展厅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思政育人方面的作用。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杰作《以水为脉 铸就精神脊梁》报告,介绍了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水利初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基地建设与精神弘扬的具体举措以及未来规划。

最后,武汉大学科学家精神挖掘工作专家咨询会在档案馆三楼会议室召开,由席彩云主持。专家们就深入挖掘和弘扬武汉大学科学家精神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武汉大学校史馆、周恩来旧居和李达故居,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展陈,进一步领略了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此外,一行人还走进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近距离体悟科研领域的精神传承与学术积淀。

第四届“科学家精神与大学校史研究论坛”的举办,为科学家精神研究和大学校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促进了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具有深远意义。据悉,前三届“科学家精神与大学校史研究论坛”分别由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二届)和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届)主办。


  撰稿:戚慧

  图片:曹海刚、胡铮、张轩祯

  排版:郭敏

  审核:席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