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 13 届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2014 年11 月1 日 至2 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 13 届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63 所高校 130 多位校史研究同仁与会。
厦大副校长叶世满代表学校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介绍了厦大在档案校史研发利用方面的做法与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厦大档案馆通过盘活档案资源,深入挖掘校史资料,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把校史作为一座内容丰富的文化宝库,不断深入挖掘、总结、凝练出具有高度认同感的“四种精神”,并作为校史教育最核心内容,以之引领风尚、教育师生、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二是积极组织研究队伍和力量,编辑出版了厦大党史资料、厦大校史资料、大事记等数十本图书文献;三是建设了校史馆、陈嘉庚纪念馆、罗扬才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和建设规划馆等展馆,并实现网上实景展示;四是打造了一大批校史景观,让厦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从校史景观中较直观地了解学校光辉的办学历史;五是从校史中挖掘出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先贤事迹,创作排演了话剧《陈嘉庚》、交响史诗《自强交响乐》、话剧《哥德巴赫猜想》等文艺作品,还原先贤伟人的成长轨迹,生动再现学校光荣的历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沙玉梅宣读高教学会的贺信。贺信对校史研究分会积极组织推进校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存史、资政、育人等方面发挥的积极影响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校史研究分会新一届理事会在新当选的理事长杨振斌同志领导下,继续坚持正确办会方向,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基于校史研究的大学办学经验及教育规律研究,对推动大学精神的文化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本届年会进行了五项工作:
1 、进行了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作了《大学与大学校史研究》、南开大学梁吉生教授作了《校史研究之我见:我的校史研究 30 年》、兰州大学张克非教授作了《校史研究的进展、问题及突破》、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作了《关于中国大学建校时间溯源标准的初步意见》。 94 岁高龄的潘懋元教授全程参会并对大会报告进行评析。
2 、进行了大会颁奖。会上表彰了一批为校史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史工作者,奖励了一批校史优秀论著。
对校史工作者的奖励分为两类:评出中国高校校史研究(逾 20 年)有重要贡献奖 8 项,我馆涂上飙获该项奖;评出中国高校校史研究有重要贡献奖 17 项。
对校史优秀论著的奖励分为一、二、三等奖。评出一等奖 14 项,涂上飙的专著《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史》获该项奖;评出二等奖 20 项,徐兴沛、涂上飙的论文《直面钱学森之问管见》获该项奖;评出三等奖 14 项,谢红星主编的《武汉大学历史人物选录》获该项奖。
3 、进行了学术交流。本届年会收到论文 61 篇共 56 万多字。围绕“回顾与前瞻:中国大学校史研究三十年”的主题,研讨、交流并总结了 30 年来各校开展校史工作的经验。探讨校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校史工作的新趋向和校史人才的培养路径。厦门大学的张亚群、北京大学的杨琥、武汉大学的涂上飙、同济大学的章华明、天津大学的张世轶作论文大会交流发言。涂上飙作了《大学校史研究 30 年来的成绩、特点、不足及建议》的论文交流发言。
4 、进行了图书首发。大会举行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国家一般课题“中国著名大学校长办学之道研究”的最终成果《道与术——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与治校方略》首发式。该书主编、南京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运来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立项和研究情况。徐兴沛、涂上飙的论文《浅谈中国大学校长办学之道》收录该书。
5 、进行了换届选举。在闭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宗光作理事会工作报告。
她回顾了本届理事会在精心筹备校史年会,打造学术交流的舞台;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扩大吸收新会员的力度,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强强联合,协同研究,完成了一项国家基金项目;以评奖促科研,促进会员单位研究的积极性;认真完成上级学会布置的多项任务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她还总结了校史研究分会在四个方面推动校史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最后,王宗光说,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我相信校史研究分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在高教学会的指导帮助和各会员单位的帮助配合下,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会更好地带领全国高校校史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校史文化研究工作,努力把全国校史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新水平、新境界,为促进大学文化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取得更大发展做出贡献。
闭幕式上举行了换届选举,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被推选为新一届理事会会长。
杨振斌代表新一届理事会致辞,他肯定校史研究分会过去三十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形成了认真、扎实的研究风气,他希望校史研究分会今后在中国高教学会的指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发扬成绩,发挥优势,抓住当前中国大学发展的崭新局面,开创出校史学会自身发展的崭新局面。争取通过校史研究分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把中国大学校史研究水平与社会效益推向一个新阶段。(涂上飙)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