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档案平凡事 大洋彼岸赠锦旗
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校档案馆突然收到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寄来的一面鲜红的锦旗。锦旗中央工整地印着“ 64 载完好如新 平凡铸就不朽” 12 个金黄色的大字。
我校档案馆保存着数十万卷的历史档案,为各方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收到国内外利用者的感谢信或电话,这是常事。然而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锦旗致谢,这还是第一次。
6 月初,档案馆查阅室的同志忽然接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吴凌涛教授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试图查询她父亲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情况。因为她是遗腹子,随母姓,近 60 年来她只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叫邓治岐,曾在武汉大学读书毕业,也不知道其父在武汉大学念何学系、何专业、何年何地毕业,更不知道学号。
我校历史档案,一般均是按年度整理归档。仅凭一个学生姓名的单一信息,要在武汉大学几十万毕业生中很快找到他的档案确非易事。为了替利用者负责,为了让这位从未谋面的遗腹子父女尽快“相逢”,档案馆查阅室的雷雯等同志,克服信息单一的困难,利用已往的经验,下决心从 1913 年国立武昌高师时期的学生名册查起,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地搜寻,在查阅了近 30 本的学生名册中,终于在 1942 年的学生名册中找到了邓治岐,学号 31177 ,四川简阳人, 1942 年 9 月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有了学号、籍贯、何年考入何系的众多信息,便很快地调出了邓治岐的入学志愿书、入学履历表、学生学籍表、毕业论文以及毕业纪念册等全部档案。技术室的李娜等同志,将这些泛黄的 68 年前的档案,逐页精心扫描,制成一套电子文档,通过电子邮件迅速发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吴凌涛教授。
当吴凌涛教授通过电子邮件看到从未谋面父亲的一幅幅照片,文雅端庄、风华正茂;看到由著名经济学家刘秉麟教授指导、其父撰写的毕业论文《古典学派劳动价值学说之探讨》,厚达 75 页,笔迹清秀潇洒,这位华发早生的美国教授激动不已,感慨万千,立即将这桩喜讯告知同胞姐姐邓君模,于是与姐妹联名,向武汉大学档案馆赠送了这面锦旗。
后来吴凌涛教授的姐姐邓君模先生,致信武汉大学,再次表达了对武汉大学精心保存历史档案,以及快速、细心、优质、热情服务校风的赞扬。
武汉大学各领导,武汉大学档案馆的老师们:您们好!
我是您校 1946 年经济系毕业生邓治岐的大女儿邓君模。 6 月 12 日,我妹妹通知我,她委托档案馆查阅室的老师找到了我父亲在您校在读期间的档案,并且照片还完好。我真是欣喜异常,感动得彻夜难眠。真没有想到今生今世还能见到我父亲的照片和了解那一段就学历程。因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我已 60 多岁,随着时间的积累,想知道的欲望愈加强烈。似乎觉得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已经过去了 60 多年的档案还会存在吗?但这梦寐以求又极其渺茫的东西竞然变成现实,怎能不让我热泪纵横,感慨万千!我像谢天谢地一样地来谢您们,像记住上帝一样来记住您们。这就是名校风范!
要知道这事对我妹妹有多重要,她是一名遗腹子,这就是让她们相隔相思 56 年的父女‘重逢'了。真是让未了的情、期盼的心园满了。这分明就是人间至臻至美的大爱!
请允许我并代表我妹妹再道一声谢谢!
档 案 馆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